现在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资源共享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实验中心针对现代港口物流人才培养需求,已分别建立港口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港口物流信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港口物流装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及港口物流综合实验基地,拥有供应链全过程模拟教学系统、集装箱码头虚拟现实系统、集装箱码头物流仿真系统、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实训系统、岸桥操作模拟器等众多港口物流实验教学资源。本着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实验中心不仅实现了面向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资源共享,同时通过iLogistics云平台将部分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享,甚至可以拓展到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以校内实验课选修、临港三校资源共享、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生暑期学校、上海海事大学非洲留学中心等为拓展渠道实现了非在线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

2.5.1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方案

中心的实验室开放分为三个层次方案。

1)有限开放。限制时间、限制地点的实验项目,如已排进实验教学任务表的必做或选做实验项目。

2)预约开放。限制地点,可与管理人员预约的实验项目,如开放的实验设备、购买的具有商业用途的软件或系统。

3)完全开放,不限制时间,也不限制地点的实验项目。如中心已建成iLogistics云平台。全面开放7×24在线,学生可以免费无限制使用物流实验资源。

2.5.2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范围

按照不同层次的共享方案,中心在虚拟教学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上,已经形成了具有层次化、多样化的共享资源,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实验性质、不同共享群体的实验需求。

表2-4不同层次的共享范围

方案层次实验时间实验地点项目数量典型实验
有限开放限制限制约10%岸桥真机操作
预约开放不限制限制约50%岸桥卸船作业模拟操作
完全开放不限制不限制约40%集装箱码头卸船作业实训

针对如表2-4所示不同层次的共享实验,其覆盖范围主要由实验教学资源性质来决定。对于有限开放实验教学资源,由于资源数量有限而且资源空间位置固定,在使用过程中涉及高危险操作,影响人身生命安全,或者使用成本高昂,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内容。对于预约开放实验教学资源,其性质多为半实物仿真类,空间位置固定,无法或者很难提供在线实验,但是与有限开放实验教学资源相比,实验过程安全程度高或者成本低,要求使用人必须到指定地点才能完成实验,使用人通过预约可以进行实验。完全开放实验教学资源对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都不限制,多为纯虚拟仿真类、软件类实验项目,能够以在线共享的方式面向校内外开放,甚至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开展实验。

考虑到实验开展的便利性,从实验教学实践来看,有限开放实验教学资源主要覆盖范围是校内专业关联性较大的学生;预约开放实验教学资源则可以面向全校学生或者校外愿意来校开展实验的群体;完全开放实验教学资源由于其实验开展的便利性程度很好,覆盖范围可以面向全国或者全世界。

2.5.3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效果

1)面向高校的资源共享

实验中心通过多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覆盖了物流管理、信息、装备等学科,为校内物流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多个专业本科生提供实验教学,面向专业12个。同时,实验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上海临港高校共享实验资源工作也正在研究与推进,拟通过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机制,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中心的辐射能力。

2)面向培训的资源共享

由于新开办物流类专业的高校实验资源不足,中心承接了上海部分高校物流实验的教学任务。已连续4年每年承接其它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2万人时左右的实验教学任务。

受上海市学位办委托,中心已连续承办6届“物流与供应链”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2014年前,从全国开设物流类研究生专业的大学中遴选100名左右学员。2015年的暑期学校有来自包括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26所高校相关领域的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35名学员。中心充分利用在该领域的学科、实验室和人才培养特色优势资源,引领研究生跟踪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学术研究前沿,了解最新行业科技发展情况,促进各校研究生在创新研究中的思想交流,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综合素质,提升中心的辐射能力。

7

(a)物流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

8

(b)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究班

图2.33承担物流领域培训工作

3)面向国际的资源共享

中心积极与国内外物流院校合作,初步实现物流教育优质资源的国际共享。注重教育开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与实践。学校成立上海海事大学非洲地区中心,在加纳开设“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该项目成为上海高校首个非语言类境外办学项目。与荷兰泽兰德大学合办机械电子工程(港口物流装备)专业本科教育,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授课,共建实验室。与西澳大利亚大学合办国际航运与物流、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中外合作研究生教育专业。2015年,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高校的30多名国际交换生在实验中心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