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教学成果

近三年来中心人员教学研究主要成果

2014-10-18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装备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汪洋副总理曾经指出,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不能没有物流业。现代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国家已经充分意识物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物流业对于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多项与物流业相关的规划,包括:国发〔2014〕42号《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国发〔2009〕8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9号《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13〕38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文件。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统计分析,每一单位GDP需要3.4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撑;从结构看,物流业每增加6.8个百分点,即可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从效益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从就业看,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约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港口、物流和航运为典型特色的高校,拥有一流的学科研究平台一流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一流的港口物流实验教学与科研、一流的国际化实验办学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等以及全国最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物流类高校之一。

现代港口物流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上海海事大学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近3年来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和承担各种教学研究项目和实验课程建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包括:

(1)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与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人才。 “物流管理”“航运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装备)”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是是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海关物流”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等多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依托这些国家级专业,加大实验队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王学峰教授负责的“面向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航运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教改实践”,建立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海外人才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沙梅教授负责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性教学及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其中部分内容被被“物流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采纳,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创新基地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23项,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82项。获得国际及国家级竞赛奖项32项,省部级竞赛奖项98项。在一些传统竞赛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胡志华副教授指导的王晋蓉等获“安吉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指导的王腾骅等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三全国一等奖,并指导学生获得2项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胡志华副教授负责的“依托国家物流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4月11日,上海海事大学现代现代港口物流实验教学中心、振华重工陆工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工程系联合组队赢得新加坡国际海事奖(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Awards)新一代集装箱码头设计挑战赛(Next Generation Container Port Challenge)金奖(第一名),共享100万美元奖金。物流工程专业学生边志成、杨小明全程参与方案设计并作出重要贡献。该方案打破传统“平面码头”的模式,提出了双层立体自动化码头的思路,并配以高效的三小车岸桥,实现很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且充分突出了低成本和低碳特点,受到专家及行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全球下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研发的标志成果,新加坡将在今后新建码头时参考吸收该设计方案的理念和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也将在国内外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逐步形成在物流领域的特色优势。完成“十一五”国家级物流规划教材10本出版工作,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绿色反向物流》、《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专业英语》等,这套教材已经作为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主要课程教材在全国推广。新出版实验教材23本。获得上海市和校级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全英语课程等32项。《港口管理》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国际航运管理》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劳知雷副教授负责的《企业经营综合模拟实践》课程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5月,王学锋教授的“集装箱化:海上货物运输的革命”入选教育部第五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

(4)不断完善港口物流类产学研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与实践能力。中心与国内大型港口、物流与航运公司联合建立了产业研合作基地30多个。与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等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基地获批3家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高[2012]8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与海洋装备校外实习基地”获得上海市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和上海高校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立项,2012年10月,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中心在产学研基地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建设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可复制的实践基地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5)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加科研反哺实验教学能力。近三年来,获得科研项目287项,合同金额达到12694万元,其中重大重点项目9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973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等省部级项目74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共18项。这些项目的科研成果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与实验教学共享,促进了多项优秀科研成果向优质实验教学资源转化,实现了实验室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6)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联合办学,提高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能力。中心注重教育开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与实践。学校成立上海海事大学非洲地区中心,在加纳开设“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该项目成为上海高校首个非语言类境外办学项目。与荷兰泽兰德大学合办机械电子工程(港口物流装备)专业本科教育,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授课,共建实验室。与西澳大利亚大学合办国际航运与物流、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中外合作研究生教育专业。每年,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的50多名国际交换生在中心学习。中心的国际化教育水平与能力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可。

(7)完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建成开放的iLogistics平台。中心建成并上线运行iLogistics平台。该平台全面开放7×24在线,现上线物流实验教学系统51套。上线半年来,已有全国100多所高校的5000多名物流类专业学生注册,访问量超过8万人次,学生可以免费无限制使用物流实验资源,解决的传统实验室实验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问题。该平台已成为物流类专业开放实验室建设引领者与标杆。

(8)发挥物流教指委作用,引领物流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心主任黄有方教授,自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牵头组织制定物流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起草物流类专业与实验室建设方案指导性意见,策划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并通过教指委这个平台,不断将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兄弟院校,引领全国高校物流类专业与实验室建设。

 

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  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
44122700223000
信息化资源建设实验项目数  面向专业数资源容量(GB)年度访问总量
5198080000
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
主编参编
320232
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套)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
1864121581364798%

 

给我留言